研讨|细读启智,让“图画书”魅力十足:不要让孩子泛“阅”,而是要精“品”
第四届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
研讨会征文选登
细读启智,让“图画书”魅力十足
——借助细节阅读提升第一学段学生
绘本阅读能力策略微探
摘要:绘本细节阅读,不仅着眼故事情节的阅读,更关注作者有意安排却时常易被忽略的细节阅读,是培养第一学段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。由于缺少引导,很多学生在自主阅读绘本时,只是泛“阅”却没未达到精“品”。教学中,教师若能恰时引领学生敏于关注细节,捕捉图文间隙,在“火眼金睛”“不断叩问”中进行画面能力、提问能力、联系能力、推断能力等阅读思维训练,将更有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绘本的方法,储备起深度阅读的能力,为独立阅读、终身阅读打下基础。
关键词:绘本细节;阅读能力
缘起:
图书借阅单,引发思考
为扩大孩子们阅读面,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,笔者的班级由孩子们自发捐献家中闲置书籍(包括中外名著、作文书、科幻、推理类、绘本等),建立起了一个班级图书角。书籍们会在图书管理员登记、管理借阅单基础上,进行定时流动和更新。学期末,当笔者查看一张张图书借阅单,以了解孩子们学年借阅情况时,却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小现象:每周出借率稳占借阅单榜首的,不是想象中的推理小说、科幻书籍,却稳稳都是内容简短的绘本故事;然,每周借阅时间最短的,归还速度最快的,却也是绘本这“魁首”!
图文并茂的绘本,通过精美的图册,凝练的文字,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寓意深刻的故事。事实上她的魅力,不仅仅对孩子,乃至对成人也有深深吸引力。在“相书眼缘榜”上遥遥领先,占有先天优势,倒也不足为奇。世界著名绘本大师芭芭拉·库尼曾说过:绘本像是一串珍珠项链。图画是珍珠,文字是串起珠子的细线,缺一不可!一本绘本其实包括三个故事:文字讲的故事,图画暗示的故事、文字和图画结合生成的一个故事。绘本表面简短,实则深藏精彩!但孩子们对待绘本如此快餐式的阅读方式,不禁让笔者感到深深担忧和遗憾:他们是否只停留在表面图文的欣赏?有多少孩子真的完成了精读过程,经历了这三个故事的美妙之旅呢?
迷茫:
问卷调查,令人反思
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认为,应对今后的教育改革趋势,必须努力做到:阅读理解要增加深度,理解要感悟到位。深受儿童喜爱的绘本,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。绘本细节,向读者传递着故事情节的推进、角色的发展变化、作者的价值观等多重信息。关注绘本细节,能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,对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、观察能力、想象力、分析判断力等有较大的帮助。
那么,我们的孩子们在绘本阅读中是否有关注细节阅读呢?笔者抽取了本校1、2年级各三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,结果如下:
调查结果不难发现,孩子们爱读绘本,却不善精品。相较于细节阅读,他们显然更倾向快餐式地享受绘本表面生动有趣的文字,驻足其中精美的图片;鲜少有孩子会静下心,捕捉绘本细节,寻找隐藏在图文之间的线索,深层次感受绘本真正神奇的奥秘。
那么如何在绘本教学时,引导其敏于细节,学习绘本阅读的方法,破解深藏于绘本的密码呢?笔者做了以下微探。
践行:
策略微探,每个孩子都是阅读的天才
一、
聚焦细节,培养想象力
细节阅读是侧重读图画,发现规律共性,读懂作者精心编排却没有直接表达的意图。它不仅仅着眼于主要事物、故事情节,更关注作者有意安排却时常容易被忽略的细节,通过观察、思考,在“火眼金睛”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。当我们抓住绘本的细节,为孩子提供更多想象的素材,那么孩子就有更多探索的自由。
绘本以优美、直观的画面来讲述故事,是适合幼儿阅读的材料。开展绘本阅读,有助于促进儿童观察力、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。
1
图片下的另个故事
绘本画面色彩明艳,内涵丰富,对激发孩子想象力、审美观、求知欲、探索欲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。优秀的绘本创作者在图像中往往隐含了丰富的信息,表达自己的想法。因此,绘本阅读教学时,教师多引导学生聚焦画面,通过观察、比较等方式,学会看图,从图像中获取信息,触动想法和感受,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,提高观察能力,建构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途径。
除了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、动作,这些显见的信息外,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关注画面的色调、构图的特点,甚至是线条的粗细等。
01
颜色,巧于说话
绘本图像会通过不同色彩来开口说话。红橙黄等暖色系传递出温暖的感觉,表达人物的美好心情;黑灰色营造神秘或阴沉的气氛,衬托人物孤独的心情。正如师生共读《大脚丫跳芭蕾》,读到“贝琳达受到评委们质疑,一个人泡在浴缸深思”时,笔者引导学生观察绘本呈现的灰暗的画面背景,从而体会出主人公的孤独、悲伤;而当读到“贝琳达站在大舞台实现人生理想”时,孩子们则发现画面展现出来的是金粉四射的舞台场景,可想贝琳达此时是多么兴奋、激动。
02
线条,饱含深意
线条是最朴素的绘画语言,长短、曲直、粗细等等,不同的线条表达不同的情感。共读绘本《菲菲生气了》时,随着菲菲越来越生气,笔者引导学生细细观察画面线条逐渐变红变粗了,猫和玩偶的锯齿线条也积攒愤怒;而故事最后,全家和好了,不仅线条的颜色变得和谐了,画面中也多了曲线,甚至是圆弧——预示着风平浪静了。猫和玩偶的锯齿线条也变得可爱了。
03
构图,别有用心
优秀的绘本在构图方式上凝聚了绘者的匠心。绘本“读”图重在培养孩子的图感,了解图画技巧和表现意图之间的关系,能帮助孩子更好进入故事,挖掘丰富的故事内涵,阅读也就更有味道。
如《大脚丫跳芭蕾》笔者引导学生观察中发现,绘者用尖锐的倒三角和生硬的长矩形来表现质疑贝琳达的三个评委,感受了他们的严苛、冷漠、不近人情。如绘本《鸭子骑车记》中,绘者利用角色位置关系来体现动物、人物的尊卑、态度、心情等:努力骑车的鸭子在路上遇见了马。骑车对于鸭子来说多不容易,可是马瞧不起她。笔者引导学生仔细观图,不难发现,马在右上角,鸭在左下角,小小身躯只有马的几分之一,这样的位置和比例,突出高高在上的马对鸭子的不屑一顾的心理。
绘本的每一幅图和文字所表达出的具体情节,也包含了抽象的成分,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好的区分度。教学中,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画面设计,进而提高观察的准确性,激发创造性思维,培养想象力。
2
文字中的弦外之音
如果说图像呈现的是定格的画面,擅长表现空间,那么文字则对图画起着互补作用,是绘本另一种重要语言。绘本中的文字,有时占据左或右一面,或位于画面的下方,这是常规。但也有时,文字的排列会打破这种约定俗成的常规。这时候的文字就不仅仅是文字了,是图画,是情绪,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。共读绘本或教学之际,教师不妨多加引导学生关注文字的弦外之音。如《南瓜汤》中,“哐啷!汤勺掉了下来”几个字,字体突然被醒目地放大了,变形了,好像和勺子一起掉了下来。这种文字的排列方式,显然是突破了一般绘本的文字排列方式。在《大脚丫跳芭蕾》贝琳达在餐厅跳舞时,画面中的文字竟也随之翩然起舞,倾诉着贝琳达此时的快乐和自信。
二、
把握情节,提升推断力
推测,是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故事的结局、情节的发展、人物的命运、文章观点等多方面进行预测、推断和验证,简单说就是猜一猜。绘本的推测是从多角度进行的,可以根据画面来预测,可以根据文字来推测,可以联结生活来推断。
1
读前预测,思考不止
绘本教学中,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封面等信息进行读前预测,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积极性和学习兴趣。如共读《大脚丫跳芭蕾》之前,笔者鼓励孩子们观察贝琳达的表情、动作,联想心情等方式,猜猜贝琳达是个怎样的女孩,这是个怎样的故事,并说说自己的理由。孩子们很快地就从主人公快乐、满足的表情中感受到她的乐观以及对芭蕾舞的酷爱。推断出这一定是一则非常积极励志的故事。学生借助读前预测,无形中更乐于主动地去寻找、分析、思考绘本细节。
2
读中推测,惊喜不断
为增强阅读趣味性,教师也可将部分绘本画面遮盖起来,读中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图文特征,大胆推测故事接下来的发展进程。如《小艾的端午节》第一页,虽然文字并未提及小艾一家来到了古镇,但孩子们发现此页绘本画面分成了上下两截:上面是城市繁华之景,下图却是古镇别样风情,从而不难推断,原来小艾跟着妈妈从城市来外婆所在的古镇过节啦,接下来小艾又会感受到哪些古镇习俗呢?学生抓住推测点,边读边猜,对绘本有了更灵动更深入的解读,惊喜自然也源源不断。
三、
延伸拓展,激活创造力
绘本语言往往简洁而富有童趣,借助仿说、补写、续编等说写训练,引导学生快乐写话,自由表达,能进一步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,提升语言表达和写话能力。
1
赏读仿写,厚积薄发
模仿是儿童天性。教师可巧借绘本语言,引导学生能够迁移仿写,丰富语言积累。如《我爸爸》中描写爸爸多次出现了“爸爸像……也像……”的句式。笔者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爸爸的特点,进行模仿创作。学生不知不觉将自己的爸爸与绘本中的形象有机结合,快乐地描述起各自的父亲,用童真的语言感受了父爱,激发了思维,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,体会了表达的乐趣。
2
猜读续编,驰骋想象
有些绘本篇幅较短,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,言虽尽而意无穷。此时,教师可紧扣绘本内容,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故事。绘本《你真好》结局具有较强的开放性:薄片龙伤势最后如何?会不会原谅霸王龙?笔者引导学生自由创作,续编结尾,在绘本之外驰骋想象。此外,也有一些孩子就着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,也进行了续编。
3
品读补文,放飞思维
许多绘本在语言和画面间留置了一点“空白”,给读者留下无穷想象和再创造空间。教师应善于捕捉空白点或生发点,引导学生搭乘想象列车,填补绘本内容,丰富人物形象。如《大脚丫跳芭蕾》贝琳达受到评委们质疑后,呆滞地躺在浴缸,望着自己的芭蕾舞裙时,会想些什么?笔者就引导学生入情入境:如果你就是喜欢跳芭蕾却饱受质疑的贝琳达,你会放弃吗?内心会怎样?可以来说一说,写一些,也可以拿起画笔画一画。孩子们在已经奠定了一定情感基础上,用自己的方式真正走进了主人公的世界,他们有的画了贝琳达落寞的背影,有的画了一只悲伤的眼睛,有的……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深切表达着贝琳达的爱、痛以及纠结的心境。
四、
升华情感,提高思辨力
教师可以巧用绘本中的故事,培养学生正确、多角度地认识、分析、判断,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生,克服困难。如米切尔恩德的《犟龟》中不怕困难到达目的地的那只乌龟;《大脚丫跳芭蕾》中从不言弃的大脚女孩贝琳达;《鸭子骑车记》中始终刻苦学习骑车的小鸭子……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故事,更是一则则人生哲理。孩子们在一则则绘本中,走进了人物,体验了人生,提高了道德思辨力。
展望:
绘本共读,任重道远
在笔者看来,理想的第一学段绘本共读,是教师精心创设平台,耐心引领,及时指导,让大部分孩子都能沉下心走进绘本细节,探索“图画书”图文下隐藏的密钥,进行画面能力、提问能力、联系能力、推断能力等系列阅读思维训练,从而为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深度阅读、独立阅读、终身阅读奠定基础。“绘本共读”训练不仅是语用的训练,还有思维的训练;是既开放,又归一的思维活动。
叶圣陶说过:教,是为了不教。“绘本共读”的课例,无非也是个例子,唯有循序渐进地多练、反复练、亲身实践,才能稳步前进,夯实基础。在研学之路中,我将且思且行,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的篇章。
参考文献
[1]苗文静.试论小学低段绘本阅读指导策略[J].教育现代化,2017,4 (34):359-360.
[2]高玉红.让绘本开启阅读殿堂之门——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 指导策略初探[J].学周刊,2015,(27):90.
作者简介
王蕾烨,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灵山书院教师。现任校语文教研组长、青年教师书香悦读班班长。她深信:“图画书”既是儿童的伙伴,也是成人的益友!
往期精彩
2
求点赞、求转发
• end •
主编 | 姚颖老师
本文编辑 | 王菲菲
审核编辑 | 张淼欣
陪你一路成长
绘本教学